科學活動係以系統化的實證方法獲得有組織的知識過程與活動,而其動機則是整個活動的驅動器。本研究〈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旨在探討台灣如何突破國際政治藩籬,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則是方法之一。2006年APEC領袖會議時,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四國在會場發起新興的區域型夥伴協定—稱之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以迄2009年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就任之後全力推動,乃至於成型—這是台灣突破國際政治轄制的機會,值得現任的當權者去探討當年參加APEC(亞太經合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時主政者的作為,進而為台灣爭取國際活動的空間。
古巴位於美國東南海域,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組成的海島,自16世紀即為西班牙殖民地,古巴革命成功後,1959年元旦宣布新的古巴共和國成立,翌日由卡斯楚(Fidel Castrol)成立革命政府,推行共產主義,實施國有化政策,大部份由美國掌握的經濟和公共事業,全部被古巴政府收歸國有,導致美國於1961年與其斷交,並對古巴實行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政治、貿易和金融封鎖。
古巴經過四百年的殖民統治之後,終於革命成功,成為獨立國家,卻在強鄰的操控下,培植傀儡政權,壟斷古巴經濟,縱容資本家及黑手黨,造成古巴的嚴重財富集中現象,人民的憤怒蘊釀成革命行動;自1959年卡斯楚取得政權之後,雖然實施國有制度,美國祭出各式的經濟制裁、國際政治空間的圍堵,但古巴仍在拉丁美洲國家名列前茅,尤其是令美國人稱羨的「免費全民健保制度」。
然而,經過五十多年的對峙後,美古兩個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建立正常化的外交關係。反觀台海兩岸,自從1945年第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失去如同其他殖民地獨立的機會,加上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接收台灣的國府在1949年播遷來台,翌年強人蔣介石(1887-1975)旋即召開國民大會,舉手通過,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強以台灣為反攻大陸的基地,但卻為維護其政權而造成民生凋敝。
不過,自1965年起,台灣開始產生轉機,例如經濟部長李國鼎的「高雄加工出口區政策」,原擬以台灣的廉價勞力吸引外資來台;想不到,台灣民間有一群人世代以工藝相傳承,而能留住來台投資的歐美先進國家商人。台灣人民在一個歷史轉向的關鍵時刻,配合政府政策,創造了「經濟奇蹟」。然而,在台執政的蔣介石卻無法面對節節進逼的中國大陸共產黨,更悍然地以「漢賊不兩立」為由,在1971年丟棄聯合國的席次。
台灣即使面對1989年全球性的大變革—例如柏林圍牆倒塌、六四天安門事件、東歐政權紛紛要求獨立,接著蘇聯解體,以及區域性經濟組織形成主導國際走勢的力量,台灣的經濟發展仍然大步向前邁進,合法的商人皆能得其創業的宿願—獲得合理的回報。但自1996年邁進民主開放的社會以降,所謂的「黑金」、「金權掛勾」時有所聞;殆至2000年5月20日 國民黨失去其政權,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勝出而入主總統府,但台灣的經濟景況隨著政黨輪替而沉淪。2008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又靠選票贏回執政權,並且掌握多數執政的優勢;然而,貪腐集團居然橫行於海島,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政策付諸闕如。
2014年11月,甫自北京APEC領袖會議返台的前副總統蕭萬長在電視上公然說:「台灣從APEC前段班,掉到中後段。」(聯合報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A6版)悲夫!言者自1990年代即擔任閣揆,甚至貴為副總統,高居廟堂之上,被稱為「台灣經濟總設計師」,結果設計出沉淪的局面,實令人難以接受。
加上自大陸返台商人的「假油事件」延燒,方知台灣的地標101大樓係為帽子戲法的產物,猶如坊間歌仔戲的「貍貓換太子」戲碼—不僅暴露無良商人的劣行,更踐踏台灣最重要的資產「誠信」。
值此公私部門失德時刻,吾輩勢必嘗試以公民的力量,從民間產生一股轉化的能量;2014年11月29日 ,九合一地方選舉,翌日各報以頭版5公分 大字報導,「國民黨大潰敗」(聯合報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頭版頭條)、「國民黨輸到只剩總統府」(中國時報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頭版頭條);掌控大權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沸騰的民意之下辭去黨主席,國民黨在台灣六都僅剩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於12月12日 領表參選黨主席,指出國民黨執政六年多來的「七大問題」—「1.民眾普遍感受到荷包縮水,2.財富分配嚴重不均,3.市場經濟失靈與政治體系失能,因而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4.兩岸交流因分配的扭曲,特權的疑慮,加上少數台商回台後的惡劣行徑,加深人民不滿;5.高房價,6.十二年國教爭議,7.食安事件等,更讓民眾喪失對政府的信心。」期望找回創黨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起。(聯合晚報2014年12月12日 頭版頭條)
1990年代,我國在唯一可著力的國際區域經濟組織—亞太經合會(APEC)獲得重大成就,而民主化成果被譽為「第三波民主化典範」;對比朱某發表競選執政黨(國民黨)黨魁之際,鄰近的香港「佔中事件退場」,經歷75天爭取「真普選」的港民被港警「清場」,媒體報導稱之為「苦澀的民主啟蒙」。(聯合報2014年12月12日 A2版社論)台灣在1996年達致的民主政治成果,竟然是香港人今日才起步追求者,吾人可以看出港民尚有迢迢長路待行,台灣卻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之中空轉。最重要的是,台灣位處太平洋島鏈的重要位置,又擁有重新定義21世紀資訊社會的關鍵資產,整體條件優於美洲的古巴,理應順利扶搖直上。是故,期望本研究能夠標識出台灣優勢,找回1970-1990年代的那種充滿希望的台灣。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部長和領袖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人工智慧、資通訊科技…」等議題和法案;著有「見證台灣四十年、為下一代開出路、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等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慟失良師 李登輝)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心靈導師 李登輝)
郭立昌的論文: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4.html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