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動機

科學活動係以系統化的實證方法獲得有組織的知識過程與活動,而其動機則是整個活動的驅動器。本研究〈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旨在探討台灣如何突破國際政治藩籬,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則是方法之一。2006APEC領袖會議時,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四國在會場發起新興的區域型夥伴協定稱之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以迄2009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就任之後全力推動,乃至於成型這是台灣突破國際政治轄制的機會,值得現任的當權者去探討當年參加APEC(亞太經合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時主政者的作為,進而為台灣爭取國際活動的空間。
20141217,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與古巴建立正常外交關係;歐巴馬認為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才九十多英哩的古巴不應被邊緣化,其人民應有權參與公民社會,邀古巴參與國際組織如聯合國(UN、美洲高峰會(the Summit of the Americas),兩國可分享「健康、移民、反恐、打擊販毒、疾病防治(例如對抗Ebola等致命病毒)」等利益。
古巴位於美國東南海域,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組成的海島,自16世紀即為西班牙殖民地,古巴革命成功後,1959年元旦宣布新的古巴共和國成立,翌日由卡斯楚Fidel Castrol成立革命政府,推行共產主義,實施國有化政策,大部份由美國掌握的經濟和公共事業,全部被古巴政府收歸國有,導致美國於1961年與其斷交,並對古巴實行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政治、貿易和融封鎖。
古巴經過四百年的殖民統治之後,終於革命成功,成為獨立國家,卻在強鄰的操控下,培植傀儡政權,壟斷古巴經濟,縱容資本家及黑手黨,造成古巴的嚴重財富集中現象,人民的憤怒蘊釀成革命行動;自1959年卡斯楚取得政權之後,雖然實施國有制度,美國祭出各式的經濟制裁、國際政空間的圍堵,但古巴仍在拉丁美洲國家名列前茅,尤其是令美國人稱羨的「免費全民健保制度」。
然而,經過五十多年的對峙後,美古兩個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建立正常化的外交關係。反觀台海兩岸,自從1945年第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失去如同其他殖民地獨立的機會,加上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接收台灣的國府在1949年播遷來台,翌年強人蔣介石(1887-1975)旋召開國民大會,舉手通過,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強以台灣為反攻大陸的基地,但卻為維護其政權而造成民生凋敝。
不過,自1965年起,台灣開始產生轉機,例如經濟部長李國鼎的「高雄加工出口區政策」,原擬以台的廉價勞力吸引外資來台;想不到,台灣民間有一群人世代以工藝相傳承,而能留住來台投資的歐美先進國家商人。台灣人民在一個歷史轉向的關鍵時刻,配合政府政策,創造了「經濟奇蹟」。然而,在台執政的蔣介石卻無法面對節節進逼的中國大陸共產黨,更悍然地以「漢賊不兩立」為由,在1971年丟棄聯合國的席次。
197251,舉國上下正擔心退出聯合國後的台灣前途,此時蔣介石之子蔣經國(1910-1988)出任行政院長,即刻宣布「建設台灣」,並宣示其三項經濟決策基線:「1.自由制度:經濟社會是架構在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礎之上;尊重人民意願,保障合法權益,維護自由貿易,…政府與民間同為主體、同作貢獻。2.統合平衡:經濟建設的策略路線注重於:『農業與工業的均衡發展,公營事業與私人企業的合理分工,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的同時併進,資本形成與資源供應的適當分配與運用。』3.平等公開:政府的財經措施不能僅從增加經濟成長率高低來評斷其得失,也要從其措施是否足以擴大或縮短貧富的差距來衡量,所以我國政府今後財經策一定要以促進所得能有較平均的分配為目標;今後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國防、外交兩部門外,悉交立法院公開審查。」及至蔣經國晚年,1987715解除戒嚴令,即使仍屬專制政體,外匯管制,政府仍有相關配套措施推動政策。即使蔣經國在半年後猝然辭世,但在既定的制度架構下,蕭規曹隨,仍可以使國家總體經濟運作裕如。
台灣即使面對1989年全球性的大變革例如柏林圍牆倒塌、六四天安門事件、東歐政權紛紛要求獨立,接著蘇聯解體,以及區域性經濟組織形成主導國際走勢的力量,台灣的經濟發展仍然大步向前邁進,合法的商人皆能得其創業的宿願獲得合理的回報。但自1996年邁進民主開放的社會以降,所謂的「黑金」、「金權掛勾」時有所聞;殆至2000520國民黨失去其政權,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勝出而入主總統府,但台灣的經濟景況隨著政黨輪替而沉淪。2008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又靠選票贏回執政權,並且掌握多數執政的優勢;然而,貪腐集團居然橫行於海島,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政策付諸闕如。
201411月,甫自北京APEC領袖會議返台的前副總統蕭萬長在電視上公然說:「台灣從APEC前段班,掉到中後段。」(聯合報20141121星期五A6)悲夫!言者自1990年代即擔任閣揆,甚至貴為副總統,高居廟堂之上,被稱為「台灣經濟總設計師」,結果設計出沉淪的局面,實令人難以接受。
加上自大陸返台商人的「假油事件」延燒,方知台灣的地標101大樓係為帽子戲法的產物,猶如坊間歌仔戲的「貍貓換太子」戲碼不僅暴露無良商人的劣行,更踐踏台灣最重要的資產「誠信」。
值此公私部門失德時刻,吾輩勢必嘗試以公民的力量,從民間產生一股轉化的能量;20141129,九合一地方選舉,翌日各報以頭版5公分大字報導,「國民黨大潰敗」(聯合報20141130日星期日頭版頭條)、「國民黨輸到只剩總統府」(中國時報20141130日星期日頭版頭條);掌控大權之國民黨主席英九在沸騰的民意之下辭去黨主席,國民黨在台灣六都僅剩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於1212領表參選黨主席,指出國民黨執政六年多來的「七大問題1.民眾普遍感受到荷包縮水,2.財富分配嚴重不均,3.市場經濟失靈與政治體系失能,因而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4.兩岸交流因分配的扭曲,特權的疑慮,加上少數台商回台後的惡劣行徑,加深人民不滿;5.高房價,6.十二年國教爭議,7.食安事件等,更讓民眾喪失對政府的信心。」期望找回創黨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聯合晚報20141212頭版頭條
1990年代,我國在唯一可著力的國際區域經濟組織亞太經合會(APEC)獲得重大成就,而民主化成果被譽為「第三波民主化典範」;對比朱某發表競選執政黨(國民黨)黨魁之際,鄰近的香港「佔中事件退場」,經歷75天爭取「真普選」的港民被港警「清場」,媒體報導稱之為「苦澀的民主啟蒙」。(聯合報20141212A2版社論)台灣在1996年達致的民主政治成果,竟然是香港人今日才起步追求者,吾人可以看出港民尚有迢迢長路待行,台灣卻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之中空轉。最重要的是,台灣位處太平洋島鏈的重要位置,又擁有重新定義21世紀資社會的關鍵資產,整體條件優於美洲的古巴,理應順利扶搖直上。是故,期望本研究能夠標識出台灣優勢,找回1970-1990年代的那種充滿希望的台灣。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部長和領袖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人工智慧、資通訊科技」等議題和法案;著有「見證台灣四十年、為下一代開出路、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等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tnews.cc/07/newscon64680.htm(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plckbook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為下一代開出路--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

郭立昌的論文:
http://pklctpp.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資訊社會的三股市場經濟思想)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0.html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糾葛)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4.html (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35.html  (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郭立昌的博士論文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4.html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