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郭立昌
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的博論在命題時,即已限縮研究範圍在「區域型」,有別於「全球性」的跨國組織;因為區域型的跨國組織例如APEC(亞太經合會)是可以著力的國際交流平台,而全球性的跨國組織例如WTO(世界貿易組織)卻顯得無能為力。
閱文獻《經營大台灣》(李登輝,1994:417)提及:「亞太地區經濟近年來所以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此一地區雄厚的經濟潛力與快速的經濟成長。此一地區經濟互動的頻繁,也使世界經濟邁向『區域化』的趨勢更為明顯。」這本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親著而在1994年付梓發行的書,開宗明義即談到1990年代初期的世界局勢產生了急遽的變化:「蘇聯的解體,東西緊張關係的緩和,保護主義的興起與『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形成。」使經濟問題取代軍事對抗,成為重建世界新秩序的核心;而一向以歐洲及北美為重心的世界經濟,也有逐漸移轉至亞太地區的趨勢。同時,部分亞太地區國家都採取了更積極的發展策略,對日後的全球經濟,必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根據1993年的資料顯示,「亞太地區」的總人口達十六億八千四百萬,遠超過「歐洲共同體」的三億四千五百萬及「北美地區」的兩億七千八百萬;如果再就此三個地區的國民生產毛額(GDP)觀察:亞太地區約為4.3兆美元,此雖不及北美的5.7兆美元及歐洲共同體的5.9美元,十年來多以百分之六以上的平均成長率向前躍進,遠超過北美地區的2.7%及歐洲共同體的2.3%因此,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全球經濟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形態是可以預見的。
統計至2017年底APEC經濟體的GDP總和已超過54兆美元,人口總數約28億人,皆遠大於其他兩個經濟體;只是APEC採取共識決,並無法律強制力。是故,自2006APEC領袖會議,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等四個會員經濟體發起「TPP(太平洋夥伴協定)」,期望建立一個具有法力強制力的新興「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筆者即透過各種管道向層峰建言其重要性,卻置若無聞。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於20091月就任後,指派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主管隆克(Ron Kirk)赴國會報告此一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新興區域協定,至2014年已經取得相當的進展。201519自由時報A2(社論):「積極加入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才是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REI)的正途。」2015930,澳洲(Australia/汶萊(Brunei Darussalam/加拿大(Canada/智利(Chile/日本(Japan/馬來西亞(Malaysia/墨西哥(Mexico/紐西蘭(New Zealand/秘魯(Peru/新加坡(Singapore/美國(United States/越南(Vietnam)等12APEC會員經濟體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 Georgia)部長會議之後,發表「亞特蘭大宣言訂定30章的約章,TPP幾乎已經成型。
李前總統在《經營大台灣》中的預告,也已成真。台灣是個小型經濟體,加上國情殊異於其他國家,所以必須作正確的選擇,維持「經貿自主」和「技術優勢」進而保有台灣的安定繁榮;爰此,強化我國在區域型的跨國組織中的能量,乃是當務之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檢閱文獻,可以從20世紀的歷史轉折點看出台灣的社會變遷,與大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
19411812-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與英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在停泊於大西洋紐芬蘭海面的奧古斯塔巡洋艦(USS Augusta)上簽署著名的《大西洋憲章》,重申「四大自由」(Four Essential Human Freedoms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還增加了〈民族自決條款〉。然而,二戰接近勝利的194524-11日,羅斯福、邱吉爾與蘇聯的史達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 1879-1953)簽署〈雅爾達協定〉(又稱雅爾達密約),違背了《大西洋憲章》自由價值與自決原則,把台灣交給中國軍隊。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政權移轉和中國內戰帶來的後遺症,導致當年的工業人無法發揮其長才,並陷於長期的困境裡。
台灣在1945年二戰結束時,失去了「民族自決」的最佳時機,被盟軍交給蔣介石的軍隊委託管理;1949年蔣介石在國共戰爭失利後,轉進來台,翌年(1950)年以「下野」的身份在台灣召開國民大會,進行總統選舉,進而在台灣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對外,台灣的國際之路從此舉步惟艱;對內,蔣介石採取高壓統治,造成民生凋敝。幸好在1965年,內閣出現了一個好官李國鼎先生出任經濟部長,馬上宣布「加工出口區政策」,隔年的196612月啟用高雄加工出口區,台灣的經濟發展開始產生轉變,在1967-1970年真空管末年為台灣賺得第一桶金,台灣的社會也明顯的蛻變。
1971年,明明在台灣選上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以「漢賊不兩立」之名退出聯合國,台灣的國際政治空間自此遭到無限壓縮;幸好翌年,年事已高的蔣介石指派其子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台灣竟然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接下來的六年以「內閣制」脫胎換骨正式向農業社會說再見,在工業社會裡邁開大步向前進。
歸納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的經濟決策基線有三:「1.自由制度:經濟社會是架構在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礎之上;尊重人民意願,保障合法權益,維護自由貿易,…政府與民間同為主體、同作貢獻。2.統合平衡:經濟建設的策略路線注重於:『農業與工業的均衡發展,公營事業與私人企業的合理分工,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的同時併進,資本形成與資源供應的適當分配與運用。』3.平等公開:政府的財經措施不能僅從增加經濟成長率高低來評斷其得失,也要從其措施是否足以擴大或縮短貧富的差距來衡量,所以我國政府今後財經政策一定要以促進所得能有較平均的分配為目標;今後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國防、外交兩部門外,悉交立法院公開審查。」(郭立昌,2014:20言之,以自由經濟為手段,均富為目的;落實這些經濟思想的具體作法有二:一是農村建設、二為九大工業建設統稱「十大建設」,兩大作法的細項在1979年幾乎皆已落實。二戰之後,歐美等國家據以處理經濟政策議題的「統合主義」(Corporatism)所蘊含的穩定性組織的衰退,而導致政府協議夥伴的難以依賴;但蔣經國的「統合平衡」(Corporate-Balance經濟思想,卻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接任的李登輝總統則完成民主化的進程,而成為第三波民主化典範的台灣經驗。
筆者前往翠山莊訪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時,問及當年加入APEC的過程,李前總統答道:「蔣經國先生為突破國際政治的轄制,提倡『國民外交/產業外交/城市外交』,雖然都有功效,卻仍感到有所限制;當1989年澳洲總理霍克(Bob Hawke)派人來邀請我們加入「APEC(亞太經合會)」時,我馬上答應,也馬上召集有關部門人員緊急開會;對岸有意見,通通答應。經過兩年努力,台灣在1991年加入APEC—現在同時有21個國家和領袖定期開會,而且像你們這種非政府人士也能為台灣開出路,是不是很好!」李前總統是位有堅定信仰的國家領導人,從信仰生信心,從信心生無比的力量,而有決心去落實造福台灣老百姓所需的事工。
歐巴馬在宣佈與古巴關係正常化時,引用古巴革命先烈荷西‧馬帝(Jose Marti, 1853-1895)的話,說:「自由是每個人必須誠實的權利。」(Liberty is the right of every man to be honest.)然而,我國自公元兩千年以降,少數人利用難得的自由,不誠實地官商勾結,導致財富集中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社會遍存在著相對剝奪感,中產階級逐漸式微;尤其是,自2008年以後,台灣的房價飆漲,受階級望屋興嘆。
此外,由於對岸中國的崛起,台灣企業自詡的代工產業,逐漸從先進國家轉向中國企業,外移的情況益趨嚴重,年輕人面臨工作機會減少的困境,學非所用的情形越來越多。在威權時代由政府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例如「外貿協會」原本以搜尋全球商情資訊服務本土企業為重心,逐漸轉向以中國為重心,在大陸廣設服務點,提高了對中國大陸貿易的依賴度。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1090-2005)說:「一個家對某個市場的依賴達25%左右時,在經濟及政治上就會有危險。」(王嘉源 等譯,200396)但據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依賴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已超過百分之四十,這些警訊皆非當年台灣執政者秉持的「均衡貿易原則」;這個趨勢持續下去,以商逼政,或者是以經促統的狀況將無可避免。
古巴對抗西班牙殖民政權的革命至1898年時,美國為維護其利益而介入戰爭,史稱美西戰爭,最後西班牙割讓古巴給美國;美國雖在1902年即承認古巴獨立,但培植傀儡政權,持續干涉古巴內政和商業,親美的古巴執政者統治期間,旅遊業興起,大量美資酒店與餐館出現,隨之而來的是社會風氣敗壞。美國本身的1929年華爾街股災,造成期貨交易崩盤,古巴的經濟作物蔗糖價格暴跌,政局動盪不安;在美國支持下,曾經被推翻的執政者藉由軍事政變再次上台,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把國家出賣給外國資本家,又縱容黑手黨接管賭場等各種娛樂場所,處決反對者,令古巴成了毒梟、皮條客和無良商人的天堂,人民生活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卡斯楚的革命軍自1953年起義,經過長達六年的戰爭,才在1959年建立古巴人的古巴;古巴同時也進入長達五十多年遭受強鄰的封鎖。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宣布與古巴關係正常化的演說中,除了引用馬帝的話,並指出:「今天,我誠實的說,我們無法拭去歷史的傷痕,但我們相信你們應該擁有尊嚴及自主的生活;誠如古巴人常說:『這是不容易的』(No es facil)。」
對比台海兩岸的對抗,當年退出聯合國,中華民國在台灣快速地失去多數的盟邦之際,執政當局督促各縣市首長啟動「國民外交、城市外交、產業外交」,外貿協會(簡稱貿協)則以「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簡稱NPO)的型式輔助產業界,以「台北辦事處」的名義至世界各地取回商情資訊,協助國內企業進行出口擴張,不只創造外匯,同時達到平衡貿易的成果;台灣突破封鎖,成為全球經濟優等生,更是國際知名政治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讚譽的「第三波民主化的典範」。為何同樣的單位,在不同的時間點,會產生不同的作為及結果呢?
古云:「一葉知秋!」因此從回顧往昔主政者的意志,可略窺今日台灣困境之一斑;也期望從研究這些作為、意志及認知裡,尋找脫困之道。李前總統曾經提及:「澳洲發起設立APEC邀請台灣參加,南韓隨後就來轉達中共的異議;我直覺認為此刻不加入,以後就沒機會了。」雖然,國際政治因素的阻擾,但台灣仍然以「中華台北」之名加入APECAPEC是個開放平台,主要以經濟議題為主,然公共政策無非是為經濟展而制訂,台灣經由這個區域型經濟組織得以發聲,非政府人士亦可經由此開放平台倡議,促成風起雲湧的新浪潮。全球化的趨勢之下,當年的「關貿總協」(簡稱GATT)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有一百六十國參與,台灣在2002年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簡稱TPTM)成功地加入WTO,但這種全球化的國際組織卻難於著力,台灣根本無法在其中產生影響力。以20141212在日內瓦(Geneva)的WTO會議為例,對於「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簡稱ITA的台灣輸出高科技產品關稅減免議題,被中國代表否決,我國官員無奈地表示:「這種對台灣經濟有實質貢獻substantial contribution的資訊科技產品,很遺憾地無法在WTO獲得談判的果效」(20141214台北時報頭版標題【Geneva high-tech trade talks on tariff cuts fail】:「Chinese Protectionism: Despite having much to gain from cutting tariffs, China refused to open its market in a bid to protect less competitive companies.)弔詭的是,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來台訪問,在1214提起:「兩岸貨貿諮商16日在北京登場,將談四大產業面板、汽車、石化及工具機降稅議題。」在日內瓦之非,在台北之是,兩面手法攪擾至台灣官方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明顯的蘿蔔與棍子齊發,與古巴政權在20世紀初身陷強鄰的玩弄,如出一轍。
是故,本研究仍主張以「區域型跨國組織」的參與為主,主要在於我國可藉之產生影響力如同台灣非政府組織在APEC倡議的許多議題都被納入「部長聯合聲明」或「領袖宣言」,例如1998年的「電子商務法案」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深遠,也使我國在國際政治具有影響力因為聯合國(United Nations簡稱UN)、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和WTO都有觀察員及代表參加APEC,使我國的倡議及主張能經由這個開放平台延伸至世界各國及地區。

參考文獻
李登輝(1994)。經營大台灣。台北:遠流。
王嘉源(譯)(2003)。杜拉克談未來管理Peter F. Drucker原著)。台北:時報文化。
郭立昌(2014)。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台中:東海大學。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部長和領袖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人工智慧、資通訊科技」等議題和法案;著有「見證台灣四十年、為下一代開出路、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等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VISA等企業引用)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wtgtintwn.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衛星支援倡議)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見證台灣五十年)

http://tnews.cc/07/newscon64680.htm(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

https://lindadinkh.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html (六祖法寶壇經與我)

http://pkoldstory.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html (郭立昌談心經)

http://wtgtintwn.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科技力)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國際移動能力)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創造的資訊社會)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 (岡山海軍航空廠)

https://plckbook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為下一代開出路--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動力晶片的發明)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動力晶片的初階應用)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2.html (動力晶片的發展)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慟失良師 李登輝)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心靈導師 李登輝)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讀書多 身體疲倦)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25.html (君子謀道不謀食)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平安金卡)

 

郭立昌的論文:

http://pklctpp.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資訊社會的三股市場經濟思想)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9.html (經濟活動與社會鑲嵌)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0.html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糾葛)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1.html (從科技掛帥至統合平衡)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4.html (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35.html  (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21.html (商品的價值)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郭立昌的博士論文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4.html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背景)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57.html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動機)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6.html (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動機

科學活動係以系統化的實證方法獲得有組織的知識過程與活動,而其動機則是整個活動的驅動器。本研究〈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旨在探討台灣如何突破國際政治藩籬,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則是方法之一。2006APEC領袖會議時,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四國在會場發起新興的區域型夥伴協定稱之為「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以迄2009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就任之後全力推動,乃至於成型這是台灣突破國際政治轄制的機會,值得現任的當權者去探討當年參加APEC(亞太經合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時主政者的作為,進而為台灣爭取國際活動的空間。
20141217,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與古巴建立正常外交關係;歐巴馬認為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才九十多英哩的古巴不應被邊緣化,其人民應有權參與公民社會,邀古巴參與國際組織如聯合國(UN、美洲高峰會(the Summit of the Americas),兩國可分享「健康、移民、反恐、打擊販毒、疾病防治(例如對抗Ebola等致命病毒)」等利益。
古巴位於美國東南海域,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組成的海島,自16世紀即為西班牙殖民地,古巴革命成功後,1959年元旦宣布新的古巴共和國成立,翌日由卡斯楚Fidel Castrol成立革命政府,推行共產主義,實施國有化政策,大部份由美國掌握的經濟和公共事業,全部被古巴政府收歸國有,導致美國於1961年與其斷交,並對古巴實行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政治、貿易和融封鎖。
古巴經過四百年的殖民統治之後,終於革命成功,成為獨立國家,卻在強鄰的操控下,培植傀儡政權,壟斷古巴經濟,縱容資本家及黑手黨,造成古巴的嚴重財富集中現象,人民的憤怒蘊釀成革命行動;自1959年卡斯楚取得政權之後,雖然實施國有制度,美國祭出各式的經濟制裁、國際政空間的圍堵,但古巴仍在拉丁美洲國家名列前茅,尤其是令美國人稱羨的「免費全民健保制度」。
然而,經過五十多年的對峙後,美古兩個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建立正常化的外交關係。反觀台海兩岸,自從1945年第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失去如同其他殖民地獨立的機會,加上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接收台灣的國府在1949年播遷來台,翌年強人蔣介石(1887-1975)旋召開國民大會,舉手通過,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強以台灣為反攻大陸的基地,但卻為維護其政權而造成民生凋敝。
不過,自1965年起,台灣開始產生轉機,例如經濟部長李國鼎的「高雄加工出口區政策」,原擬以台的廉價勞力吸引外資來台;想不到,台灣民間有一群人世代以工藝相傳承,而能留住來台投資的歐美先進國家商人。台灣人民在一個歷史轉向的關鍵時刻,配合政府政策,創造了「經濟奇蹟」。然而,在台執政的蔣介石卻無法面對節節進逼的中國大陸共產黨,更悍然地以「漢賊不兩立」為由,在1971年丟棄聯合國的席次。
197251,舉國上下正擔心退出聯合國後的台灣前途,此時蔣介石之子蔣經國(1910-1988)出任行政院長,即刻宣布「建設台灣」,並宣示其三項經濟決策基線:「1.自由制度:經濟社會是架構在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礎之上;尊重人民意願,保障合法權益,維護自由貿易,…政府與民間同為主體、同作貢獻。2.統合平衡:經濟建設的策略路線注重於:『農業與工業的均衡發展,公營事業與私人企業的合理分工,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的同時併進,資本形成與資源供應的適當分配與運用。』3.平等公開:政府的財經措施不能僅從增加經濟成長率高低來評斷其得失,也要從其措施是否足以擴大或縮短貧富的差距來衡量,所以我國政府今後財經策一定要以促進所得能有較平均的分配為目標;今後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國防、外交兩部門外,悉交立法院公開審查。」及至蔣經國晚年,1987715解除戒嚴令,即使仍屬專制政體,外匯管制,政府仍有相關配套措施推動政策。即使蔣經國在半年後猝然辭世,但在既定的制度架構下,蕭規曹隨,仍可以使國家總體經濟運作裕如。
台灣即使面對1989年全球性的大變革例如柏林圍牆倒塌、六四天安門事件、東歐政權紛紛要求獨立,接著蘇聯解體,以及區域性經濟組織形成主導國際走勢的力量,台灣的經濟發展仍然大步向前邁進,合法的商人皆能得其創業的宿願獲得合理的回報。但自1996年邁進民主開放的社會以降,所謂的「黑金」、「金權掛勾」時有所聞;殆至2000520國民黨失去其政權,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勝出而入主總統府,但台灣的經濟景況隨著政黨輪替而沉淪。2008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又靠選票贏回執政權,並且掌握多數執政的優勢;然而,貪腐集團居然橫行於海島,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政策付諸闕如。
201411月,甫自北京APEC領袖會議返台的前副總統蕭萬長在電視上公然說:「台灣從APEC前段班,掉到中後段。」(聯合報20141121星期五A6)悲夫!言者自1990年代即擔任閣揆,甚至貴為副總統,高居廟堂之上,被稱為「台灣經濟總設計師」,結果設計出沉淪的局面,實令人難以接受。
加上自大陸返台商人的「假油事件」延燒,方知台灣的地標101大樓係為帽子戲法的產物,猶如坊間歌仔戲的「貍貓換太子」戲碼不僅暴露無良商人的劣行,更踐踏台灣最重要的資產「誠信」。
值此公私部門失德時刻,吾輩勢必嘗試以公民的力量,從民間產生一股轉化的能量;20141129,九合一地方選舉,翌日各報以頭版5公分大字報導,「國民黨大潰敗」(聯合報20141130日星期日頭版頭條)、「國民黨輸到只剩總統府」(中國時報20141130日星期日頭版頭條);掌控大權之國民黨主席英九在沸騰的民意之下辭去黨主席,國民黨在台灣六都僅剩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於1212領表參選黨主席,指出國民黨執政六年多來的「七大問題1.民眾普遍感受到荷包縮水,2.財富分配嚴重不均,3.市場經濟失靈與政治體系失能,因而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4.兩岸交流因分配的扭曲,特權的疑慮,加上少數台商回台後的惡劣行徑,加深人民不滿;5.高房價,6.十二年國教爭議,7.食安事件等,更讓民眾喪失對政府的信心。」期望找回創黨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聯合晚報20141212頭版頭條
1990年代,我國在唯一可著力的國際區域經濟組織亞太經合會(APEC)獲得重大成就,而民主化成果被譽為「第三波民主化典範」;對比朱某發表競選執政黨(國民黨)黨魁之際,鄰近的香港「佔中事件退場」,經歷75天爭取「真普選」的港民被港警「清場」,媒體報導稱之為「苦澀的民主啟蒙」。(聯合報20141212A2版社論)台灣在1996年達致的民主政治成果,竟然是香港人今日才起步追求者,吾人可以看出港民尚有迢迢長路待行,台灣卻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之中空轉。最重要的是,台灣位處太平洋島鏈的重要位置,又擁有重新定義21世紀資社會的關鍵資產,整體條件優於美洲的古巴,理應順利扶搖直上。是故,期望本研究能夠標識出台灣優勢,找回1970-1990年代的那種充滿希望的台灣。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在APEC部長和領袖會議促成「反貪腐、最佳實例、防止電磁干擾、電子商務、全球通路、孵蛋器、智慧財產權、微型企業、人工智慧、資通訊科技」等議題和法案;著有「見證台灣四十年、為下一代開出路、公義的經濟社會、社會責任」等書。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tnews.cc/07/newscon64680.htm(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plckbooks.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 (為下一代開出路--從精密工業到微奈米科技)

郭立昌的論文:
http://pklctpp.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資訊社會的三股市場經濟思想)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0.html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糾葛)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4.html (資訊社會的困境及其改善)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6.html (資訊社會的發展及其迷思)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35.html  (第三部門之存在及其發展)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63.html  (倡議型NGO與國際交流平台)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郭立昌的博士論文參與區域型跨國組織對台灣的影響)
https://lcthesis.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4.html (郭立昌的博論之研究背景)